国内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2023上半年天然气生产平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工业生产稳步恢复,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制造业增长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股份制企业增长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8%;私营企业增长1.9%。
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5.0%、34.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0.68%。
上半年,生产天然气11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进口天然气5663万吨,同比增长5.8%。6月份,生产天然气18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
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中国天然气进口数量为3569万吨,同比下降0.3%;进口金额为2157592.5万美元,同比下降0.2%。2023年4月中国天然气进口数量为898万吨;进口金额为477539.3万美元。2023年1-4月中国天然气进口均价为604.54美元/吨。2023年4月中国天然气进口均价为531.78美元/吨。
2023年4月中国天然气进口数量为898万吨,同比增长11.4%;进口金额为477539.3万美元,同比增长12.4%;进口均价为531.78美元/吨。
《2023年度天然气市场数据》显示,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和产量均有所下降,预计2023年将恢复增长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22年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的增长速度较上一年略有放缓,未来天然气领域投资仍面临不确定性。报告显示,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下降0.4%,达到4.01万亿立方米。
一季度和四季度温和的天气条件影响了住宅部门的天然气消耗,而高昂的天然气价格对工业消费者的天然气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消费者要么转向替代燃料,要么减少产量,导致亚太地区和欧洲的需求受到抑制。
天然气产量前三的地区为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陕西省;产量分别为53.6亿立方米、37.1亿立方米与29.5亿立方米。各省市中,2022年12月天然气产量最高的地区是四川省,为53.6亿立方米;同比增幅最大的是北京市,同比增长207.2%。2022年1-12月天然气累计产量最高的地区是四川省,为561.2亿立方米;累计同比增幅最大的是海南省,产量累计同比增长292.7%。
国内天然气市场将不断扩大
在能源转型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双下降,我国天然气消费也首次出现负增长。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能源危机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能源安全事实上是能源转型的驱动力。可再生能源不同于高度集中的化石能源,能极大地提高各国能源自主性。推进能源转型,也是在提高能源安全。
在加大常规天然气供应的同时,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田也开足马力。中国海油临兴区块非常规天然气2022年产量近21亿立方米,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入冬以来,日产气量达67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
目前,我国多数 LNG 企业主要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有大型石油企业采购天然气,少数企业如首华燃气、申能股份依托自有天然气开采业务实现天然气液化、加工生产。2018-2022 年,中国天然气进口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 年开始,中国天然气进口量超 1 亿吨 ;2021 年为近五年天然气进口量最高值,达 12136 万吨。截至 2023 年 2 月末,中国天然气进口量达 1793 万吨,进口金额为 824.28 亿元。
未来五年天然气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内天然气市场将不断扩大,LNG 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天然气管网建设将加快推进,天然气清洁利用技术将不断提高。
未来全球能源呈现四大趋势
全球能源未来呈现四大趋势:油气作用下降、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电气化程度提高,以及低碳氢使用增多。
最近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突显了低碳转型有序进行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世界化石能源消费的下降能够与全球化石能源供应的减少遥相呼应。现有油气生产地产量的自然下降,意味着在未来30年仍需继续对石油和天然气上游进行投资。
随着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全球电力系统逐步向低碳化转型。风能和太阳能贡献了全部或大部分增量发电,这得益于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将这些可变电源大量整合到电力系统中的能力不断增强。风能和太阳能的增长还显著加快了新产能的融资和建设。2035年之前,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增长主要由中国和发达国家主导。